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探讨

摘要】近年来,不少高等院校提出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在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高校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先进的基础教学科研设施和设备、优秀的教学科研人才、完备的行政后勤管理服务等,这些资源使用的效果如何,相关责任人是否尽职尽责,相关部门的行为及结果是否符合学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的要求等,需要予以全面关注。作为高校内部运行免疫系统的内审机构,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环境下,可以并且应当发挥好审计的职能作用。本文将就此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内部审计影响现状分析对策思考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对高校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

教学研究型大学,就是以知识的传播、应用为中心,以科学研究和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教学科研并举,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培养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学科门类以多科性和综合性为主,学历教育一般涵盖博士、硕士和学士完整层次,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中起重要作用的高等学府。[1]1

目前,全国有一百余所有较强教学科研实力的大学,已经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或正在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无论从加强内部管理,还是从强化监督方面,都面临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局面,势必对专职履行审计职责,客观评价高校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一)日益增加的教育资源投入和领导干部逐步增强的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产生了高校内审工作的大量需求

一方面,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地方和行业内一般都属于区域、地方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决策咨询、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社会各界也日益关注和支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大量投入的教育资源需要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客观评价资源投入的合法、合规和效果,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全覆盖;另一方面,随着全社会监督意识的增强,高校所属部门或二级单位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能够主动接受审计监督,或者主动寻求审计咨询服务,等等。以上因素产生了现实的内部审计需求。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需要高校内审工作将其重点放在关注资源投入绩效上

为扎实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许多高校提出了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行动纲领和分步实施计划,这些纲领和计划的实施情况怎样、实施效果如何,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它应当成为高校内审工作的重点,从而拓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新领域,提出了内部审计工作在方面的要求。

(三)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需要内审人员尽快提高个人素质

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对高校内审工作在技术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但部分高校内审人员素质难以满足上述要求。

二、高校内审工作现状分析

从总体看,正在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大部分高校,已经形成重视审计、支持审计的良好氛围,学校主要领导主抓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全面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体系,发挥了内审部门在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应有的职能作用。在肯定近年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仍存在思想意识、工作内容、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人员素质、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情况或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审计观念有待更新

具体包括:(1)部分高校领导和内部人员对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应有的职能认识不足,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防弊查错的传统审计方式上[2]2],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准确进行职能定位,审计服务意识不足,部分审计人员的思想意识尚待转变;(2)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审计职业谨慎意识,在学校具体管理事务(如在基建工程审计中),发表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立场的意见或结论,造成审计工作角色冲突,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工作领域有待拓展

目前,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积极推进,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能够适应这一变化,履行好内部审计工作职责,提供及时的、有效的审计监督、评价、咨询等服务。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重点,仍放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或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其他审计工作上,较少涉及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审计工作新领域,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推进力度不大,信息化审计水平有待提高[3]3,高校审计工作新领域尚待进一步拓展。

(三)审计工作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主要有:1.由于部分高校存在的绩效考核目标模糊、绩效考核标准较低、绩效考核缺乏监督等情况,学校员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部分审计人员提高个人素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2.部分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过程中程序不到位,取证不适当、不充分,可能会遗漏重要的审计内容,从而导致审计风险;3.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内部审计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或者体系形同虚设,没有取得预定效果;4.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4]4],内部审计机构与校内相关部门、二级单位间的沟通协调尚待进一步加强;5.部分高校在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审计质量管理上,管理随意,存在较大审计风险,尚待制定具体可供执行的管理制度或规范。

(四)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内部审计涉及到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以及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精神[5]5]。事实上, 目前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更新较慢、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少数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审计职业精神有待强化。
(五)内部审计工作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部分高校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增加,造成审计风险;2.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独立性差,审计人员、审计经费等资源配置不到位,审计手段欠缺,分析和处理问题角度受限制,内部审计成果层次不高;3.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宣传,展示审计工作成果,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进行必要的内部审计形象建设工作;4.由于有些高校学校范围内理解审计、支持审计的氛围尚待强化,加上部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完整、不真实,导致内部审计效果不理想,内部审计机构地位有待提高。

三、教学研究性大学建设环境下的高校内审工作探讨

(一)审计人员方面

1.尽快转变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

一是强化目标意识,要紧紧围绕教学研究性大学的战略目标,跟踪目标实现情况,及时向领导反馈有关情况;二是增强审计服务意识,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各类不同形式的审计工作(包括咨询服务),及时提醒学校相关工作人员注意工作规范性,积极支持推进教学、科研等学校重点工作,多角度发挥审计工作建设功能;三是增强审计风险意识,保持审计职业谨慎,如若学校工作确有必要,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参与其中,建议内部审计人员以审计建议形式发表相关看法。

2.着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内审人员要积极适应教学研究性大学建设的要求,增强提高个人素质的紧迫感,利用好外出学习培训、审计课题理论研讨、参加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资格考试、参加审计职业后续教育等各种学习培训和研讨机会,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提升高校内审人员的审计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或个人综合素质。

3.大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采取物质待遇与非物质待遇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发挥内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1)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撑腰、打气,肯定或宣传审计人员的工作成绩,增强审计人员从事审计事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2)在学校员工业绩考核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的影响,给予审计人员适当的政策倾斜。
(二)审计工作内容方面

一方面,继续夯实现有审计工作的基础,注意查错防弊,从源头上切断舞弊,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实际,积极拓展高校内部审计新领域,分析高校及其下属院系等部门在日常业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1.按照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日常审计工作

高校内审机构应按照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学校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加强对重大基建工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做好基建维修工程审计、专项审计和校办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2.深化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为检查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在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高校内审部门应根据《审计法》以及审计署、教育部、市审计局、市教委关于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精神,配合学校干部管理部门,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从事业发展状况、重大经济活动决策、预算执行与财政财务收支、内部控制、执行财经法纪和领导干部个人廉政等六方面,检查有关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3.探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是具有独立地位的专职机构和人员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审计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相关活动[6]6]。为了解高校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高校内审部门应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高校内部审计》中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要求,对高校所属各部门、各单位执行教学、科研、财务管理、房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采购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环节,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找出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并督促及时进行整改,以提高制度执行效果。

4.积极探索教学科研人才绩效审计、基础教学科研设施和设备使用绩效审计、学校行政后勤管理服务绩效审计等绩效审计新内容

在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审计的基础上,根据投入资源的不同形式,以及客观条件成熟程度,探索开展教学科研人才绩效审计、基础教学科研设施和设备使用绩效审计、学校行政后勤管理服务绩效审计等绩效审计新内容,满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5.探索开展战略目标执行审计

战略目标执行审计,是围绕某单位战略目标的执行和实现情况所开展的审计活动,是一种全面深化的绩效审计新形式。对于正在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高校来说,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就是其战略目标。为此,高校内审部门要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进行战略指标执行效果评价的尝试,看资源投入的到位情况及产出效果,找出战略目标部分指标产出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开展科研与教学投入的关系分析,及时提炼审计成果,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

综观以上举措,除第一点、第二点是高校内部审计正在实施、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审计工作内容外,其它内容都是需要探索的审计工作新领域。根据推进难易程度,我们建议,第三点和第四点可以视条件成熟情况,在近期积极创造条件,由易至难逐步推进,第五点则应纳入高校内审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待条件成熟后进行推进。

(三)审计管理方面

1.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建设,制定、修改和补充相关的审计制度文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切实关注审计取证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的全过程管理,降低审计工作风险。

2.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审计工作机制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加强与校内相关部门、二级单位的沟通协调,促进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积极促进建立校内各独立核算单位财务报表每月报送分析制度,目的在于随时监控二级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科学确定审计工作计划。

3.创新审计工作组织方式,扩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覆盖面

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创新高校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加强与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利用好社会审计资源,除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必须由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完成的审计工作任务外,尽可能地将学校的多项审计工作任务安排给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尽快制定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工作管理的制度或规范,加强社会中介机构质量监控,逐步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从具体操作型协调管理型的角色转变。

(四)审计环境方面

1.积极寻求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内部审计独立性是相对的,也是履行审计职责所必需的。为此,一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积极创造机会,主动向学校领导汇报审计计划安排、工作进展、主要成果、相关建议等情况,听取学校领导对下一步审计工作的指示和安排;二是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对于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计工作阻力、审计人员和经费资源配置不足等困难或问题,积极寻求学校领导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三是认真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行业指导,及时汇报审计工作进展、审计工作成果等情况,对于内审行业层面的困难或问题,努力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2.加强与学校有关部门、二级单位的沟通联系

做好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形势环境下的高校内审工作,必须取得学校相关部门、二级单位的支持、配合和帮助,突出审计服务意识,加强财经审计法规政策知识宣传,切实提高全校员工特别是学校所属部门、二级单位负责人的学法守法意识。与此同时,高校内审机构要夯实平时的工作基础,随时了解学校有关部门、二级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帮助他们发现内控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及时予以改进,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3.逐步实现与学校相关信息系统的连接

建议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和信息化工作趋势,实现财务、教务、学生管理、科技、基建后勤、资产管理、实验室管理、人事等相关部门,以及二级学院的信息系统共享,改变大部分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逐步实现高校内审机构与上述信息系统的共享,建立审计事前分析(预警)审计实施(揭露)审计事后分析(保障)的运行系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职能。

4.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形象建设

大力加强审计宣传工作,通过办好内部审计部门网站、鼓励内审人员撰写审计工作信息、撰写审计理论文章等方式,宣传学校领导支持审计、高校内审机构与校内相关部门及单位构建和谐审计关系的典型事例,宣传审计知识、审计法规、审计工作进展及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发挥网络媒体在内部审计宣传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认知度,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形象,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1]宁夏大学网站http://xcb.nxu.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1 最后访问日期2010722

[2]沈国强张国亮《教育审计创新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12月第一版 P26

[3]沈国强张国亮《教育审计创新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12月第一版 P27

[4]沈国强张国亮《教育审计创新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12月第一版 P88

[5]时现《内部审计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8月第一版 P338

[6]时现《内部审计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8月第一版 P142